研究与报告
中国银联 中小幼学生刷脸支付解决方案
摘要:银联中小幼学生刷脸支付方案充分整合银联在生物特征应用、无感支付、线下收银以及云闪付开放生态等方面的能力,以云闪付小程序作为C端应用载体和学校管理工具,在提供校园用户刷脸付的基础上,通过消息通知、用户经营等产品能力,满足学校教学教务、家校互动等个性化诉求,便于家长随时掌握孩子在校动向。成果创新点如下:一是采用端云协同创新设计理念,支持离线交易先享后付;二是对人脸算法进行优化升级,更适合校园青少年群体;三是实现用户体验和信息安全的平衡,在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处理用户个人信息(尤其是未成年人信息)的同时确保用户体验。方案创新性地解决了中小幼学生在校内消费的痛点问题,并为学校和家长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选择。
一、背景与金融需求
中小幼校园近年来逐渐升级缴费方式、优化付费方案,网络支付、移动支付等进入窗口逐步打开。伴随着监管部门对中小学校园信息化建设、智慧化发展的重视,各方通过智能支付硬件与新兴技术相结合、优化学生校内支付体验的产品获得了有力支持。
在此背景下,针对中小幼学生校内消费痛点,银联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提出了中小幼刷脸支付整体解决方案,方案具有5方面的特点:一是终端识别速度快,刷脸离线识别平均只需100毫秒以内,可满足校内食堂效率要求;二是断网离线可用,识别算法嵌入终端,断网时设备可离线使用,同时支持离线交易先享后付,满足快速就餐需求;三是学生隐私保护,小程序采集人脸照片加密上传,提取特征(脱敏)后与其他信息分开存储在银联侧终端显示照片降级处理,无法用于识别;四是家长资金安全,方案对订单进行风控,异常订单禁止扣款,同时人脸误识率仅百万分之一,如扣错可追溯;五是家长放心子女消费,家长可以查看学生就餐、消费信息,对子女住宿生活放心,同时学生消费有限额,不会过度消费。
二、工作举措和亮点
银联中小幼刷脸支付整体解决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遇到很多挑战,为了应对挑战,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研究解决实际痛点问题,另一方面在依法依规全面保障用户信息安全的同时确保用户体验。
(一)方案挑战和创新点
1.技术实现要求高
校园消费场景尤其是团餐场景对于识别支付速度要求很高,同时要确保在网络异常、支付失败等情况下学生也能正常就餐,需要产品能够支持终端本地识别,在扣款失败情况下先记账后追缴。另外,产品的主要用户是青少年群体,面部特征可能随着成长发育发生改变,对人脸识别系统的普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方案采用端云协同的创新设计理念,支持离线交易先享后付,满足快速就餐需求。通过打造端侧人脸识别通用底座,突破以往仅云端识别模式,将人脸识别迁移至终端内,支持离线识别,大幅提升识别效率,结合无感支付产品特色,制定业务限额规则,支持扣款失败情况下优先就餐,保证风险可控的情况下,满足中小幼就餐时间集中的场景需求,提升产品体验。
2.方案设计难度大
校园刷脸支付需对学生用户进行人脸识别,然后从家长银行卡账户中扣款;涉及到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及生物特征信息的处理。
为满足方案设计需求,银联一是协调外部资源,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模拟运行开展多轮次算法调优;二是考虑到支付需要支持离线、无密以及指定银行卡,通过研究选定云闪付无感支付产品作为人脸识别后的支付方式;三是基于用户签约及支付安全考虑,用户签约信息统一由银联保管,并在支付环节对刷脸支付凭证中订单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双重校验,确保受理侧在安全合规的机制下开展业务。另外,针对扣款失败情况,设计追缴机制,并支持追缴有效期设置,满足不同学校平账需求。
3.信息安全保护要求高
银联中小幼刷脸支付方案一方面涉及到个人的生物特征信息,另一方面也涉及到未成年用户,因此如何处理好用户体验和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了方案设计过程中挑战之一。
在相关法律法规及公司数据安全委员会指导下,在充分考虑用户使用体验的前提下通过多项措施规避风险:一是在人脸注册采集过程中始终征得监护人同意,取得用户授权;二是系统通过仅存储用户图像摘要信息,并向终端下发特征数据并加密存储的方式防范相关风险;三是用户数据与特征信息分离存储,支付链路采用标记化处理,充分保障用户隐私数据安全。
(二)方案设计
银联中小幼学生刷脸付方案充分整合银联在生物特征应用、无感支付、线下收银以及云闪付开放生态等方面能力,以云闪付小程序作为C端应用载体和学校管理工具,在提供校园用户刷脸付功能的基础上,通过云闪付小程序消息通知、用户经营等丰富服务,满足学校教学教务、家校互动等个性化诉求,便于家长随时随地掌握孩子在校动向。整体方案设计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1 银联中小幼刷脸付平台功能
家长通过学校云闪付小程序为学生开通刷脸付服务,将学生脸部数据与家长云闪付账户进行关联,实现学生在校园食堂刷脸消费,后台从家长关联的银行卡扣除对应消费金额。流程示意图如下所示。
图2 银联中小幼刷脸付业务环节
三、取得成果及影响
(一)方案应用情况
银联中小幼刷脸付方案已在辽宁省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进行试点应用,全校2256名师生全部通过云闪付小程序注册开通银联中小幼刷脸付服务,目前日均交易突破4000笔,在零营销投入的情况下为合作银行(辽宁农信)直接带动2200余张有效日消费活卡、低成本存款200余万元。根据学校师生反馈,新型的支付方式提供极大便利,有效提高了食堂的就餐效率。
阜蒙县第二高级中学的成功试点受到当地教育局认可,教育局组织辖内30多所学校到阜蒙二中参观学习。目前已与浦发、辽宁农信等商业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并且在辽宁、江西、内蒙古、云南等10个地区开展试点推广。
(二)方案取得成效
银联中小幼学生刷脸付方案从学校实际需求及家长关心的切身利益出发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优化升级,在中小幼校园布放安全终端进行学生人脸信息采集,采用数据脱敏、分散存储、风险补偿等措施提升支付安全,有效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但满足了用户对更安全便捷支付服务的美好向往,也实现了支付工具安全与便捷的统一。
在支付产业合作方面,银联与发卡银行、收单机构共同坚持“四方模式”。机构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人脸信息较为敏感,属于重要的金融客户信息,为避免数据的泄露及滥用,由具有公信力的国家金融机构安全存储使用,更易获得用户信任。在校园场景使用学生人脸支付也获得了广大商业银行及收单机构的认同。
在行业生态合作方面,银联充分调动包括终端、算法、摄像头模组、芯片等厂商的积极性,加快技术升级与创新,研发新一代校园场景需求的人脸识别算法及硬件模块,共同构建“校园刷脸付”的新生态。
四、经验总结
在校园支付场景建设和推广上,可整体采取“生态协同、政策配套、差异布局”的发展思路。
“生态协同”,充分发挥卡组织平台和支付国家队的外部协同作用,一方面通过助力云闪付平台化转型与银联开放生态建设,支持商业银行整合银联方案、助力服务商保持盈利水平,吸引更多商业银行、服务商等校园场景相关方共同推广银联标准与方案。另一方面保持与当地支付监管、教育主管部门密切沟通,根据要求及时优化调整方案。
“政策配套”,面向系统开发、终端部署、场景促活等方面提供激励标准参考,在市场拓展层面由分公司结合本地项目实际制定,与商业银行等其他机构共拓共建。
“差异布局”,即根据不同区域、不同校园特点尽快推广切入,聚焦在校园和学生体量众多、校方转型意愿较强的二三线城市推广,优先与头部学校、典型学校合作,产品打磨、运营模式基本成型形成示范效应后在全国复制推广。
版权声明:本案例收录于《亚金协产业金融实践案例集(2022年)》。《亚金协产业金融实践案例集(2022年)》所有文字、图片和数据内容,版权均归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和各案例提交机构与作者共同所有。未经版权所有者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版权所有者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亚洲金融合作协会产业金融合作委员会”和案例提交机构与作者信息。违反上述声明者,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