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企业信用 借助评级和立信 探索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新模式


摘要:缺信用记录、缺资产、缺担保的小微企业过往难以获得充分的金融支持。虽然近年来线上平台贷款拓展了部分的金融信贷覆盖面,但也面临着进一步信用数据不足的制约。芝麻信用与蚂蚁评估作为征信机构与评级机构合作,线上线下多源数据融合刻画小微信用、“数据量化+综合预评价”预筛高概率、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 覆盖400万小微企业立信;通过相对准确的信用风险刻画,提高企业授信额度,降低不良率,为广泛服务小微信贷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

  一、小微企业信用贷款难、难在信用数据相对稀缺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特别是信用贷款难是全球金融机构亟需解决的难题。据统计,普惠型小微贷款(1000万以下)余额占中国贷款余额总量仅约15%,其中小微信用贷款仅占总体小微贷体量约11%;据蚂蚁评估在抽样地市的不完全统计,企业无贷户占比91.5%,个体工商户的无贷户占比更高。
  小微企业信用数据相对稀缺,是其难获充分金融支持的主因,金融授信的基础倚重于贷款主体的经营状况、生产资料、守信行为等多维度关键数据,而小微企业缺乏财务数据量度,且经营稳定性低。近年国务院及各地政府部门着力推动公共数据的融合与开放,将原本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的信用信息统一标准化归集,这类数据能提示企业成立时间、纳税信息、社保缴纳等经营相关信息。但对于小微企业,其纳税、雇佣等信息依旧稀缺。对于无贷户而言,过往也没有信贷类守信记录。
  无法获得足够金额的信贷融资,是中国绝大多数线下经营的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困境。最新数据显示,网络零售额占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仅为25%,批发及生产制造业企业线上化占比更低。金融科技企业,发放信贷主要倚重于自身平台内或线上系统所积累的经营性数据,面对没有数据留痕的企业,无从判断其信用状况,只能排查黑名单后发放千元以下的信用贷款,信贷服务供给相对不足。
  二、蚂蚁评估在浙江台州实现的数据融合信用评价模式
  蚂蚁信用评估有限公司由蚂蚁集团的人工智能中台团队在2020年组建而成,在充分借鉴了国内外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经验(如IPC、信贷工厂、大数据风控)的基础上,自2020年底开始逐步构建集征信平台、地方融资服务平台、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机制:基于芝麻信用积累的企业征信数据,运用税务、工商等非信贷信息,通过梳理无贷户名单,进行“数据量化+综合预评价”,估算无贷户的潜在信贷需求及风险,确定优先触达群体排序。需要时进行一定的线下尽调,多源数据融合勾稽校验后,叠加多种策略及算法模型,结合产业周期、上下游景气状况等开展全方位分析,建立适应小微经济生态的“AR小微信用评级模型”,进行360°信用画像。线上线下数据融合校验解决了小微财报不规范、线上数据稀薄等无法准确反映风险状况的问题。
  相较单一线上或线下模式,蚂蚁评估评级结果覆盖面广、精准度高。“数据融合信用评价新模式”运行至2022年5月底,蚂蚁评估在台州市累计完成的3,534户小微企业信用评级中,有3,008户累计获得信用贷款54.4亿元,户均授信120余万元,用信余额30.6亿元,意味着当地超额完成省定小微企业信用贷款“2000户20亿”目标。值得关注的是,其中首贷户2,066户,占比69%,累计授信24.1亿元,贷款余额15.6亿元;“新市民”852户,占比31%,累计授信8.2亿元,贷款余额5.7亿元;多方合力将小微信用贷款综合利率从8%左右下降至4.9%。新模式为解决小微企业“首贷难、信用刻画难”打开了新思路,有效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与通常的小微金融业务相比,不良率更低,风险可控:目前,蚂蚁评估“数据融合信用评价新模式”参考评级报告而发放的一年期贷款的金额逾期率仅0.190%,主体逾期率仅0.345%,远低于地区平均不良水平。分级别逾期率随着评级级别的提升呈单调逐级递减趋势。AR5及以下、AR6及以上对应的逾期率以金额计为千分之12.6及千分之1.2。
  与合作金融机构推出小微特色信贷产品:针对小微企业抵押担保品不足等问题,依托人民银行小微货币政策工具,结合信用级别,小微企业可申请最高300万元的纯信用贷款,其中首贷户可享受4.5%一年的纯信用利率。信用良好的高评级客户,可享受线上随借随还放贷服务,小微速贷和小微流贷为资金使用周期较长的客户打开线下贷款渠道,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满足小微企业实际经营中的融资需求。
  三、芝麻企业信用助力400万小微企业立信用信
  芝麻企业信用是央行备案的企业征信公司,在2021年推出专为解决小微企业信用痛点而开发的小微立信平台,截至去年年底已与税务、发票、社保、公积金等多个数据服务方达成合作,在获得企业授权的情况下可以快速归集企业信息。在这个平台上,小企业主们可以查看企业在工商、司法等方面的公开信息,还可以进一步上传填充芝麻企业信用针对小微数据结构而设计的自证类企业信息,如厂房设备、荣誉资质等信息,完成对自身的信息管理、信用管理。小微立信平台一经推出,超400万中小企业成为平台的首批入驻者, 其中有超过30万企业主开始主动增补信息,管理自己的信用账户,建设小微信用档案。
  作为同样脱胎于蚂蚁集团科技中台的团队,芝麻企业信用对自身平台所积累的大数据进行了深度的数据价值挖掘,对多个权威部门及平台协调而来的数据(特别是涉及税务、海关等),进行清洗、融合、建模、测试等多步骤加工处理,实现数据标准化、穿透融合。形成的数据及模型资源能帮助金融机构高效进行贷前审批、贷中监测、贷后预警等,显著提升征信效率。
  多源融合的结构化数据丰富用信场景: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参与商业交易间的赊销、供应商筛选等多种场景,比如通过芝麻企业信用平台,企业可以享受阿里商旅赊销、融资租赁设备等权益。
芝麻企业信用通过征信科技在征信领域的应用,对商业伙伴提升了征信效率;通过提供面对小微企业主的数据入口,保护并丰富了信息主体的权益,实现立信用信的良性循环。
  四、芝麻企业信用+蚂蚁评估:多方受益的新金融服务模式
  为更广泛地解决小微贷款难这一痛点,芝麻企业信用结合自身在大数据处理应用、蚂蚁评估在信用评估风险建模等方面的优势,共同面向入驻用信平台的小微企业推出信用评价到信用信贷结合的新金融服务:
  (一)征信评级合力达成信息互联互通
充分利用金融科技手段,解决征信信用信息收集、信用决策与贷款流程管理效率与成本等问题,通过推动征信机构、评级机构、融资服务机构合作,运用税务、工商等非信贷信息以及小微企业主立信、用信数据等信息,综合评价小微企业信用水平,提高信用贷款发放比例。
  (二)金融科技提升风险刻画能力并多加复用
  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需求特征,与合作金融机构的自身经营模式及风险偏好等特点结合,在信贷产品设计、行业客群定位、授信审批流程、服务内容模块化等设计贷前、贷中、贷后的风控解决方案,实现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产品规模上量和风险可控。新金融服务模式通过系统工具使得信贷作业流程规范化,不仅可以保障金融服务质量,单户运营成本相较传统银行操作方式降低近50%。
  (三)平台合作实现广泛覆盖
  芝麻企业信用将持续丰富小微企业用信场景,拓展小微金融服务覆盖面及深度,鼓励立信平台的小微企业线上提交自身多种资质信息,鼓励企业主动维护、管理企业自身的信用档案,结合蚂蚁评估的信用刻画及评价能力,为小微企业提供丰富的金融场景及服务。
  综上,芝麻企业信用与蚂蚁评估通过市场化资源配置,探索出了一条小微金融服务新模式,同时实现单户授信额度较高、不良率降低,服务过往信贷场景中难于覆盖到的无贷小微群体。

版权声明:本案例收录于《亚金协普惠金融实践案例集(2022年)》。《亚金协普惠金融实践案例集(2022年)》所有文字、图片和数据内容,版权均归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和各案例提交机构与作者共同所有。未经版权所有者授权,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经版权所有者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亚洲金融合作协会普惠金融合作委员会”和案例提交机构与作者信息。违反上述声明者,亚洲金融合作协会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